孩子拖拉的习惯并不是与生俱来的。父母与其责怪孩子,不如先考虑一下,孩子为何会有做事磨蹭的坏问题。多数状况下,孩子是受身边环境与爸爸妈妈、朋友及亲人的影响。因此,爸爸妈妈想要纠正孩子拖拉的习惯,就也要先从自己做起。
改变孩子拖拉的办法:
1、用奖励代替惩罚。
当孩子做得好的时候必须要做正向勉励,通过人类大脑中趋利避害的本能来让孩子动作变得快起来,人都爱重复可以带来愉悦体验的行为,譬如说吃零食会让大脑感觉快乐,那样大家就总会把目光集中在零食上。
2、不要和孩子对立。
父母要和孩子站在一边,当爸爸妈妈将孩子放在提高的一边而不是总打压和指责的话,他们自然也会更求上进想要完成爸爸妈妈的需要。
3、不要给孩子贴上“拖拉”的标签。
对于年龄小的孩子来讲,父母过早的给他们贴上拖拉的标签,会让孩子做事情愈加慢,不要总把慢挂在嘴边,孩子会潜意识同意这个怎么看,本来能做的快的也会由于身上的标签而变慢。他们会潜意识中满足爸爸妈妈的期待,由于父母说慢他们想快也快不起来,他们会在心里感觉我就应该是磨蹭的,由于爸爸妈妈总如此说。
孩子拖拉是什么原因有什么?
缘由1、就是没兴趣。
孩子爱恨分明,不喜欢的事就是慢吞吞,爱做不做的,不过如果遇上喜欢的事,可能做个三天三夜还意犹未尽,就像叫他们写功课要三催四请,出去玩就跑第一,是不少孩子的一同问题。
缘由2、胆子小没自信。
有的孩子天生比较胆小,有时是由于想待在熟知的环境久一点,像是上学拖拖拉拉,就是想以此来延长和父母待在一块的时间;或是一些缺少自信的孩子,怕自己做得不好、出错,做事畏畏缩缩很难前进
缘由3、不会做。
有时孩子动作慢可不是有意的,可能是你需要他做的这件事,他不够熟知,不了解该如何做,由于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都还在发育的阶段,他没办法学会如何操作比较顺手、哪种方法能最快解决,看在大人眼里却被解析成拖拖拉拉。
改变孩子拖拉时父母容易进入的误区:
误区1、不停地唠叨孩子,并且时时监督他。
“快点起来 ”“别磨蹭 ”“快点穿衣 ”“快点做手工”……当孩子的耳边一直回响如此催促的语言时,慢慢地他会感觉无所谓,依然我形我素甚至感到厌烦,产生抗拒情绪,亲子关系也陷入了恶性循环。
误区2、父母忍受不了,帮孩子完成任务。
本来是孩子我们的事情,因为他拖延到最后,爸爸妈妈看不下去了就帮他完成任务。当一个有拖延习惯的孩子,在最后关头得到了帮助,他会形成依靠心理,不利于独立自主个性的培养。
误区3、责备孩子拖延,对孩子发脾气。
对于孩子做事磨蹭,父母使用发脾气的方法是于事无补的。譬如有些时候孩子做一件事比较慢,这个时候假如父母在旁边火冒三丈,孩子便会越发不知所措,做事的速度反而变得更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