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教育  家庭  学习  教育资讯  幼教  家庭教育  初中  高中  小学  家庭教育帮 

2018-2019年上海黄浦区中考化学二模试题

   日期:2024-05-18     来源:www.wxdjhl.com    浏览:412    
文章简介:2018-2019年上海黄浦区中考化学二模试题 1、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60分) 1.(3分)化学式书写错误的是() A.H2O2 B.O2 C.H2 D.He2 2.(3分)实验室中可依据生物发光现象测试超微量钙的存在.这...

2018-2019年上海黄浦区中考化学二模试题

1、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60分)

1.(3分)化学式书写错误的是()

A.H2O2 B.O2 C.H2 D.He2

2.(3分)实验室中可依据生物发光现象测试超微量钙的存在.这里的“钙”是指()

A.分子 B.原子 C.元素 D.单质

3.(3分)空气中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4.(3分)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铁 B.碳 C.铝 D.氧

5.(3分)饮料中是纯净物的是()

A.奶茶 B.蒸馏水 C.矿泉水 D.美式咖啡

6.(3分)碳元素仅以游离态形式存在的物质是()

A.大理石 B.干冰 C.金刚石 D.碳酸

7.(3分)是化学变化的是()

A.缝制衣服 B.采集水果 C.打猎捕鱼 D.钻木取火

8.(3分)是氮肥的是()

A.K2CO3 B.Na2SO4 C.NH4HCO3 D.Ca(H2PO4)2

9.(3分)关于氯化镁分类错误的是()

A.化合物 B.正盐 C.镁盐 D.酸式盐

10.(3分)依据某反应前后微粒变化的部分微观示意图,对该反应判断错误的是()

A.反应前后物质总水平不变

B.该反应本质是分子的重新组合

C.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D.反应前后原子类型、数目均不变

11.(3分)铝可以制成合金,用于制作窗框,卷帘门等。铝的性质与该作用与功效无关的是()

A.不容易生锈 B.导电性好 C.密度小 D.延展性好

12.(3分)氧气在肯定条件下可变成淡蓝色液体,此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

A.氧气分子的大小 B.氧气的化学性质

C.构成氧气分子的原子类型 D.氧气分子之间的间隔

13.(3分)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蓝紫色火焰的是()

A.木炭 B.红磷 C.硫磺 D.铁丝

14.(3分)互为同素异形体的一组物质是()

A.水银和银 B.干冰与冰 C.红磷与白磷 D.水和过氧化氢

15.(3分)关于氢氧化钙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俗名:熟石灰、消石灰

B.储存:密闭放置

C.制备:可用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钙溶液混合制得

D.作用与功效:可改良酸性土壤

16.(3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为了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可使用的装置(铁架台省略)是()

A. B. C. D.

17.(3分)有关化学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A.化合反应肯定生成氧化物

B.中和反应肯定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C.置换反应中肯定有单质生成

D.分解反应肯定只有一种反应物

18.(3分)在上海家用燃料用的进步经历中(括号内表示主要成分)。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燃料燃烧时均放出热量

B.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化石燃料

C.管道煤气有毒,天然气无毒

D.1mol甲烷比1mol丁烷完全燃烧后CO2排放量高

19.(3分)不可以用于辨别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的试剂是()

A.无色酚酞试液 B.紫色石蕊试液 C.氯化钙溶液 D.氯化铜溶液

20.(3分)向含有少量硝酸银的废液中加入适量的铁屑,充分反应后过滤,有关滤渣和滤液成分判断,不可能出现的组合是()

成分

选项

A

B

C

D

滤渣

Ag

Ag,Fe

Ag

Ag,Fe

滤液

Fe(NO3)2

Fe(NO3)2

AgNO3,Fe(NO3)2

AgNO3,Fe(NO3)2

A.A、 B.B、 C.C、 D.D、

2、填空题

21.(9分)空气、水、食盐是人类赖以存活的自然资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海水中能提取食盐,则食盐中金属元素的名字是__________。食盐可以配成0.9%的生理盐水,“0.9%”表示__________。(选填编号)

A.每100g水中最多溶解0.9g NaClB.每100g生理盐水中溶解0.9g NaCl

C.生理盐水中有0.9g NaClD.生理盐水中溶质的水平分数

②工业上离别液态空气制氧气,是借助氧气和氢气__________不同(选填“溶解性”“沸点”或“熔点”)

③废气处置有益于治理环境,工业烟气中排放的SO2经过下列转化可以得到化工商品。

Ⅰ.加入石灰石的目的是将SO2最后转化为__________,写出煅烧石灰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Ⅱ.在处置过程中,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有__________。

④天然水中含有很多杂质。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为:天然水沉降→过滤自来水。加氯有哪些用途是__________。明矾的化学式是KAl(SO4)2•12H2O,该物质中含有__________种元素,0.2mol中KAl(SO4)2•12H2O含有__________个钾微粒。

 

22.(5分)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不含结晶水)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写出A点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

②盐碱湖中溶有很多的“NaCl和Na2CO3”,当地的大家”冬季捞碱,夏季捞盐”,据此判断图中__________(选填“甲”或“乙”)物质的溶解度与纯碱类似。

③在40℃时,将12g乙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有__________g固体未溶解,如要使其溶解,可使用的办法是__________。

④40℃时,甲、乙物质饱和溶液降温至20℃时,对此过程判断肯定正确的是__________。

Ⅰ.现象:有析出晶体,甲溶液析出固体水平>乙溶液析出固体水平

Ⅱ.溶解度:溶解度都变小:S甲>S乙

Ⅲ.溶液状况:都为饱和溶液,甲溶质的水平分数>乙溶质的水平分数

Ⅳ.溶剂变化:溶剂的水平不变,乙溶液中溶剂水平>甲溶液中溶剂水平

 

23.(6分)某黄铜渣中约含水平分数为7% Zn、50%Cu、5%CuO,其余为杂质(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处置黄铜渣可得到硫酸锌,其主要步骤如下:

(已知 ZnO+H2SO4→ZnSO4+H2O)

 

①Ⅰ、Ⅱ中的实验操作均为__________。

②溶液A中ZnSO4的水平__________CuSO4(选填“>”“<”或“=”)

③写出过量锌加入溶液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8、简答卷(共21分)请依据需要在答卷纸相应的地方作答

24.(6分)某含铁和炭的黑色粉末,为测定其中铁粉的水平分数,进行以下实验:称量10.0g样品放入50.0g的锥形瓶中,再加入过量稀硫酸100g(如图一)立即开始记录读数(如图二),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一中a的仪器名字是__________。10.0g样品转移到锥形瓶中需要用的仪器是__________。

②写出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反应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mol。

③样品中铁粉的水平分数是__________。(依据化学方程式进行列式计算)

④依据锥形瓶中的反应绘制的图象正确的是__________。

 

25.(7分)当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仍为无色溶液,为证明反应确实发生,进行以下实验。

实验1、向装有适量稀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再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振荡溶液。若察看到__________现象,则证明反应发生,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实验2、取适量的稀盐酸,逐滴匀速滴加稀氢氧化钠溶液,测得反应过程中pH变化(20℃)如图所示:

①从0→t2时,溶液的酸碱性变化状况是__________。

②依据曲线的变化,判断反应恰好完成的依据是__________。

③t2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写化学式)。

 

26.(7分)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碳酸钙、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钠、硝酸钾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其组成,进行实验,按需要进行回答:

实验步骤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结论

取样,进行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钴玻璃

火焰呈__________

原粉末中含有硝酸钾

 

__________

原粉末中一定不含碳酸钙

 

有气泡产生

原粉末中一定有

__________

取步骤③试管中的溶液

Ⅰ.先加入__________

Ⅱ.再加入__________

__________

原粉末中一定还有些物质是氯化钠一定没硫酸钠

深思:在步骤③中加入的稀硝酸是不是必须要过量,理由是__________

2018-2019年上海黄浦区中考化学二模试题

参考答案与考试试题分析

1、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60分)

1.(3分)化学式书写错误的是()

A.H2O2 B.O2 C.H2 D.He2

【解答】解:A.过氧化氢的化学式为H2O2,故正确;

B.氧气是由双原子分子构成的单质,其化学式为O2,故正确;

C.氢气是由双原子分子构成的单质,其化学式为H2,故正确;

D.氦气是一种稀少气体单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其化学式为He,故错误。

故选:D。

2.(3分)实验室中可依据生物发光现象测试超微量钙的存在.这里的“钙”是指()

A.分子 B.原子 C.元素 D.单质

【解答】解: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钙是构成人体骨骼和牙齿的要紧成分。这里的“钙”是指元素。

故选:C。

3.(3分)空气中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解答】解:A、O2,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不会污染环境,故A错误;

B、N2,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不会污染环境,故B错误;

C、CO2,二氧化碳在大方中含量的增多,致使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土地干旱等,因此二氧化碳是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故C正确;

D、水蒸气是无污染的,故D错误。

故选:C。

4.(3分)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铁 B.碳 C.铝 D.氧

【解答】解:在地壳中,含量坐落于前五位的元素依次是氧、硅、铝、铁、钙,其中氧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故选:D。

5.(3分)饮料中是纯净物的是()

A.奶茶 B.蒸馏水 C.矿泉水 D.美式咖啡

【解答】解:A、奶茶中有蛋白质、水等,是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蒸馏水是一种物质,是纯净物;故选项正确;

C、矿泉水中有矿物质和水,是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D、美式咖啡中有咖啡、水等,是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B。

6.(3分)碳元素仅以游离态形式存在的物质是()

A.大理石 B.干冰 C.金刚石 D.碳酸

【解答】解:A、大理石中的碳元素存在于碳酸钙中,碳酸钙是化合物,碳元素以化合态形式存在。

B、天干冰是化合物,碳元素以化合态形式存在。

C、金刚石是单质,金刚石中的碳元素以游离态形式存在。

D、碳酸是化合物,碳元素以化合态形式存在。

故选:C。

7.(3分)是化学变化的是()

A.缝制衣服 B.采集水果 C.打猎捕鱼 D.钻木取火

【解答】解:A、缝制衣服没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采集水果没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打猎捕鱼没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钻木取火,燃烧是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D。

8.(3分)是氮肥的是()

A.K2CO3 B.Na2SO4 C.NH4HCO3 D.Ca(H2PO4)2

【解答】解:A、K2CO3中含有钾元素,是钾肥。

B、Na2SO4中不含氮元素,不是氮肥。

C、NH4HCO3中含有氮元素,是氮肥。

D、Ca(H2PO4)2中含有磷元素,是磷肥。

故选:C。

9.(3分)关于氯化镁分类错误的是()

A.化合物 B.正盐 C.镁盐 D.酸式盐

【解答】解:A、氯化镁是由镁元素和氯元素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故选项错误。

B、氯化镁是由镁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是盐,且是正盐,故选项错误。

C、氯化镁是由镁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是镁盐,故选项错误。

D、氯化镁是由镁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是盐,且是正盐,不是酸式盐,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0.(3分)依据某反应前后微粒变化的部分微观示意图,对该反应判断错误的是()

A.反应前后物质总水平不变

B.该反应本质是分子的重新组合

C.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D.反应前后原子类型、数目均不变

【解答】解: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甲烷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方程式是:CH4+2O2CO2+2H2O。

A、依据化学反应的实质,反应前后物质总水平不变,故正确;

B、依据化学反应的实质,该反应本质是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新分子,故错误;

C、由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故正确;

D、由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类型、数目均不变,故正确。

故选:B。

11.(3分)铝可以制成合金,用于制作窗框,卷帘门等。铝的性质与该作用与功效无关的是()

A.不容易生锈 B.导电性好 C.密度小 D.延展性好

【解答】解:A、不容易生锈,用作建筑装修材料,美观,性质与该作用与功效有关;

B、导电性好,性质与该作用与功效无关;

C、密度小,用作建筑装修材料,轻,性质与该作用与功效有关;

D、延展性好,易于加工成各种形状,性质与该作用与功效有关。

故选:B。

12.(3分)氧气在肯定条件下可变成淡蓝色液体,此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

A.氧气分子的大小 B.氧气的化学性质

C.构成氧气分子的原子类型 D.氧气分子之间的间隔

【解答】解:A.氧气由气态转化为液态时,分子的体积并没改变;

B.不管氧气还是液氧均由氧分子构成,分子是维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所以氧气的化学性质不变;

C.无论是氧气还是液氧中的氧分子均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D.氧气在肯定条件下变成淡蓝色液体只不过氧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

故选:D。

13.(3分)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蓝紫色火焰的是()

A.木炭 B.红磷 C.硫磺 D.铁丝

【解答】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故选项错误。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很多的白烟,故选项错误。

C、硫磺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选项正确。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4.(3分)互为同素异形体的一组物质是()

A.水银和银 B.干冰与冰 C.红磷与白磷 D.水和过氧化氢

【解答】解:判断同素异形体的重点把握两点:①同种元素形成,②不同单质。

A、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银和水银是不一样的单质,不是同素异形体,故选项错误。

B、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冰是固态的水,都是化合物,不是单质,不是同素异形体,故选项错误。

C、红磷与白磷是由磷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选项正确。

D、水与双氧水都是化合物,不是单质,不是同素异形体,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5.(3分)关于氢氧化钙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俗名:熟石灰、消石灰

B.储存:密闭放置

C.制备:可用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钙溶液混合制得

D.作用与功效:可改良酸性土壤

【解答】解:

A、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消石灰,故叙述正确;

B、氢氧化钙可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会变质,因此会变质,故叙述正确;

C、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钙溶液不反应,故叙述错误;

D、氢氧化钙呈碱性,且腐蚀性不强,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叙述正确;

故选:C。

16.(3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为了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可使用的装置(铁架台省略)是()

A. B. C. D.

【解答】解:A、A装置短管太长,是错误装置;故选项错误;

B、B装置不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故选项错误;

C、C装置通过止气夹,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故选项正确;

D、D装置不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7.(3分)有关化学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A.化合反应肯定生成氧化物

B.中和反应肯定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C.置换反应中肯定有单质生成

D.分解反应肯定只有一种反应物

【解答】解:A、化合反应不肯定生成氧化物,错误;

B、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的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中和反应肯定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正确;

C、置换反应肯定有单质生成,故正确;

D、分解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的化学反应,故D正确;

故选:A。

18.(3分)在上海家用燃料用的进步经历中(括号内表示主要成分)。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燃料燃烧时均放出热量

B.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化石燃料

C.管道煤气有毒,天然气无毒

D.1mol甲烷比1mol丁烷完全燃烧后CO2排放量高

【解答】解:A、燃料燃烧时均放出热量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化石燃料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管道煤气中有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天然气无毒正确,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D、1mol甲烷比1mol丁烷完全燃烧后CO2排放量低,CO2排放量高错误,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D。

19.(3分)不可以用于辨别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的试剂是()

A.无色酚酞试液 B.紫色石蕊试液 C.氯化钙溶液 D.氯化铜溶液

【解答】解:A、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盐酸、蒸馏水和石灰水分别显酸性、中性、碱性,使酚酞溶液分别显示无色、无色、红色,不可以出现三种明显不一样的现象,不可以辨别,故选项错误。

B、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盐酸、蒸馏水和石灰水分别显酸性、中性、碱性,使石蕊溶液分别显示红色、紫色、蓝色,能出现三种明显不一样的现象,可以辨别,故选项正确。

C、氯化钙溶液与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均不反应,不可以辨别,故选项错误。

D、氯化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与稀盐酸、氯化钠溶液均不反应,不可以辨别,故选项错误。

故选:B。

20.(3分)向含有少量硝酸银的废液中加入适量的铁屑,充分反应后过滤,有关滤渣和滤液成分判断,不可能出现的组合是()

成分

选项

A

B

C

D

滤渣

Ag

Ag,Fe

Ag

Ag,Fe

滤液

Fe(NO3)2

Fe(NO3)2

AgNO3,Fe(NO3)2

AgNO3,Fe(NO3)2

A.A、 B.B、 C.C、 D.D、

【解答】解:A、铁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当铁屑恰好与硝酸银反应时,滤渣只有银,滤液中溶质只有硝酸亚铁,该选项说法正确;

B、铁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当铁屑过量时,滤渣中肯定含有铁和银,滤液中溶质只有硝酸亚铁,该选项说法正确;

C、铁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当铁屑不足时,滤渣中只含有银,滤液中溶质含有硝酸亚铁和硝酸银,该选项说法正确;

D、铁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硝酸银和铁不可以同时存在,该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2、填空题

21.(9分)空气、水、食盐是人类赖以存活的自然资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海水中能提取食盐,则食盐中金属元素的名字是__________。食盐可以配成0.9%的生理盐水,“0.9%”表示__________。(选填编号)

A.每100g水中最多溶解0.9g NaClB.每100g生理盐水中溶解0.9g NaCl

C.生理盐水中有0.9g NaClD.生理盐水中溶质的水平分数

②工业上离别液态空气制氧气,是借助氧气和氢气__________不同(选填“溶解性”“沸点”或“熔点”)

③废气处置有益于治理环境,工业烟气中排放的SO2经过下列转化可以得到化工商品。

Ⅰ.加入石灰石的目的是将SO2最后转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煅烧石灰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在处置过程中,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有__________。

④天然水中含有很多杂质。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为:天然水沉降→过滤自来水。加氯有哪些用途是__________。明矾的化学式是KAl(SO4)2•12H2O,该物质中含有__________种元素,0.2mol中KAl(SO4)2•12H2O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个钾微粒。

 

【解答】解:①食盐中金属元素的名字是钠,食盐可以配成0.9%的生理盐水,“0.9%”表示每100g生理盐水中溶解0.9g NaCl,生理盐水中溶质的水平分数,故选:BD;

②工业上离别液态空气制氧气,是借助氧气和氢气沸点不同;

③碳酸钙、二氧化硫和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钙,化学式为:CaSO4,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CaO+CO2↑;

在二氧化硫和亚硫酸钙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而在硫酸钙中,硫元素显+6价,在氧气中氧元素显0价,在硫酸钙中,氧元素显﹣2价,所以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是硫元素与氧元素;

④氯气具备杀菌消毒有哪些用途,明矾的化学式是KAl(SO4)2•12H2O,该物质中含有5种元素,1mol物质含有些微粒个数是6.02×1023个,所以0.2mol中KAl(SO4)2•12H2O含有1.204×1023个钾微粒。

故答案为:①钠,BD;

②沸点;

③CaSO4,CaCO3CaO+CO2↑;

S、O;

④消毒,5,1.204×1023。

22.(5分)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不含结晶水)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写出A点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

②盐碱湖中溶有很多的“NaCl和Na2CO3”,当地的大家”冬季捞碱,夏季捞盐”,据此判断图中__________(选填“甲”或“乙”)物质的溶解度与纯碱类似。

③在40℃时,将12g乙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有__________g固体未溶解,如要使其溶解,可使用的办法是__________。

④40℃时,甲、乙物质饱和溶液降温至20℃时,对此过程判断肯定正确的是__________。

Ⅰ.现象:有析出晶体,甲溶液析出固体水平>乙溶液析出固体水平

Ⅱ.溶解度:溶解度都变小:S甲>S乙

Ⅲ.溶液状况:都为饱和溶液,甲溶质的水平分数>乙溶质的水平分数

Ⅳ.溶剂变化:溶剂的水平不变,乙溶液中溶剂水平>甲溶液中溶剂水平

 

【解答】解:①写出A点表示的意义是:在40℃时,乙的溶解度是20g;故答案为:在40℃时,乙的溶解度是20g;

②盐碱湖中溶有很多的“NaCl和Na2CO3”,当地的大家”冬季捞碱,夏季捞盐”,据此判断图中甲物质的溶解度与纯碱类似,甲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大;故答案为:甲;

③在40℃时,将12g乙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有2g固体未溶解,如要使其溶解,可使用的办法是加入10g水,由于在40℃时,乙的溶解度是20g;故答案为:2;加入10g水;

④40℃时,甲、乙物质饱和溶液降温至20℃时,对此过程判断肯定正确的是:Ⅱ.溶解度:溶解度都变小:S甲>S乙;溶液状况:都为饱和溶液,甲溶质的水平分数>乙溶质的水平分数;Ⅰ.现象:有析出晶体,甲溶液析出固体水平>乙溶液析出固体水平错误,Ⅳ.溶剂变化:溶剂的水平不变,乙溶液中溶剂水平>甲溶液中溶剂水平错误,都是由于没指明是等水平的饱和溶液;故答案为:ⅡⅢ;

23.(6分)某黄铜渣中约含水平分数为7% Zn、50%Cu、5%CuO,其余为杂质(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处置黄铜渣可得到硫酸锌,其主要步骤如下:

(已知 ZnO+H2SO4→ZnSO4+H2O)

 

①Ⅰ、Ⅱ中的实验操作均为__________。

②溶液A中ZnSO4的水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uSO4(选填“>”“<”或“=”)

③写出过量锌加入溶液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答】解:①过滤可以将不溶性固体从溶液中离别出来,所以①Ⅰ、Ⅱ中的实验操作均为过滤;

②氧化锌的水平大于氧化铜,另外锌也能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而铜和硫酸不反应,所以溶液A中硫酸锌的水平大于硫酸铜;

③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CuSO4+Zn=ZnSO4+Cu。

故答案为:①过滤;

②>;

③Zn+H2SO4=ZnSO4+H2↑、CuSO4+Zn=ZnSO4+Cu。

8、简答卷(共21分)请依据需要在答卷纸相应的地方作答

24.(6分)某含铁和炭的黑色粉末,为测定其中铁粉的水平分数,进行以下实验:称量10.0g样品放入50.0g的锥形瓶中,再加入过量稀硫酸100g(如图一)立即开始记录读数(如图二),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一中a的仪器名字是__________。10.0g样品转移到锥形瓶中需要用的仪器是__________。

②写出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mol。

③样品中铁粉的水平分数是__________。(依据化学方程式进行列式计算)

④依据锥形瓶中的反应绘制的图象正确的是__________。

 

【解答】解:①通过剖析题中所指仪器的名字和用途可知,a的仪器名字是电子秤,10.0g样品转移到锥形瓶中需要用的仪器是:玻璃棒;

②锥形瓶中发生的反应是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反应生成氢气的水平为:160g﹣159.7g=0.3g,物质的量是=0.15mol;

③设参加反应的铁的水平为x

Fe+H2SO4=FeSO4+H2↑

56                          2

 x                           0.3g

    =

  x=8.4g

样品中铁粉的水平分数是×100%=84%;

④铁会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碳不会与硫酸反应,所以锥形瓶中的反应固体水平渐渐减小,然后不变,溶液水平渐渐增大,然后不变,所以绘制的图象正确的是:C。

故答案为:①电子秤,玻璃棒;

②Fe+H2SO4=FeSO4+H2↑,0.15mol;

③84%;

④C。

25.(7分)当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仍为无色溶液,为证明反应确实发生,进行以下实验。

实验1、向装有适量稀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再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振荡溶液。若察看到__________现象,则证明反应发生,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2、取适量的稀盐酸,逐滴匀速滴加稀氢氧化钠溶液,测得反应过程中pH变化(20℃)如图所示:

①从0→t2时,溶液的酸碱性变化状况是__________。

②依据曲线的变化,判断反应恰好完成的依据是__________。

③t2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写化学式)。

 

【解答】解:实验1、因酚酞滴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变为红色,当向碱性溶液中加稀盐酸时,发生HCl+NaOH=NaCl+H2O反应使碱降低至消失,则红色渐渐变浅至消失,即可借助溶液颜色的变化来判断发生反应;

实验2、①从0→t2时,溶液的酸碱度是由小于7增大到大于7,说明了酸碱性变化状况是:溶液由酸性渐渐变成碱性;

②由曲线的变化可知,判断反应恰好完成的依据是溶液的pH 等于7。

③由曲线的变化可知,t2时,所得溶液的pH大于7,说明加入的碱是过量的,则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NaOH。

故答为:实验1、红色消失,HCl+NaOH=NaCl+H2O;

实验2、①溶液由酸性渐渐变成碱性;

②溶液的pH 等于7;

③NaCl、NaOH。

26.(7分)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碳酸钙、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钠、硝酸钾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其组成,进行实验,按需要进行回答:

实验步骤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结论

取样,进行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钴玻璃

火焰呈__________

原粉末中含有硝酸钾

 

__________

原粉末中一定不含碳酸钙

 

有气泡产生

原粉末中一定有

__________

取步骤③试管中的溶液

Ⅰ.先加入__________

Ⅱ.再加入__________

__________

原粉末中一定还有些物质是氯化钠一定没硫酸钠

深思:在步骤③中加入的稀硝酸是不是必须要过量,理由是__________

【解答】解:在焰色反应实验中,钾离子显示浅紫色,碳酸钙难溶于水,碳酸钠和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氯离子和银离子反应会生成氯化银沉淀,所以

实验步骤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结论

取样,进行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钴玻璃

火焰呈紫色

原粉末中含有硝酸钾

 

固体全部溶解

原粉末中一定不含碳酸钙

 

有气泡产生

原粉末中一定有

碳酸钠

取步骤③试管中的溶液

Ⅰ.先加入足量的硝酸钡

Ⅱ.再加入硝酸银

先没白色沉淀,然后会出现白色沉淀

原粉末中一定还有些物质是氯化钠一定没硫酸钠

深思:在步骤③中加入的稀硝酸是不是必须要过量,理由是:是,排除碳酸根离子的干扰

故答案为:

实验步骤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结论

取样,进行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钴玻璃

火焰呈紫色

原粉末中含有硝酸钾

 

固体全部溶解

原粉末中一定不含碳酸钙

 

有气泡产生

原粉末中一定有

碳酸钠

取步骤③试管中的溶液

Ⅰ.先加入足量的硝酸钡

Ⅱ.再加入硝酸银

先没白色沉淀,然后会出现白色沉淀

原粉末中一定还有些物质是氯化钠一定没硫酸钠

深思:在步骤③中加入的稀硝酸是不是必须要过量,理由是:是,排除碳酸根离子的干扰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