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高新区管委在市人才市场举办“引才融智,圆梦高新”专场人才招聘会,现场70多家企事业供了近千个职位,吸引了来自海大、青科大、青农大等多所驻青高校的大学生,3000名大学生扎堆面试甚至一度导致拥堵。记者采访发现,现场除去去年就进入就业市场的毕业生外,还有大量今年考研失利转而就业的“职场新鲜人”。
学校不理想职场“试一试水”
“我本来一直在筹备出国,这几天结果下来了,我最喜欢的那个学校没通过,拿到的是另一所学校的公告书。”比起其他毕业生的热情,来自中国石油大学的小王看上去有的淡定,她告诉记者,自己学的是财务会计专业,之前一直想出国念书,但考虑到录取结果并不理想,她决定来就业市场上“试一试水”。 “我问了一下别的人,发现其实出国读完书,在海外同样非常难就业,大部分还要回到国内再进入就业市场,假如可以找到好工作,我就不出国了。 ”
来自青岛农业大学的小褚状况与小王类似,整个大四上半年,建筑专业的他都在竭尽全力筹备考研。 “大家班里没考研基本都找到工作了,我看了看现场,仿佛招聘建筑专业的单位不算特别多,考完研再找工作真的错失不少机会。 ”小褚介绍,他们整个班级大概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考研,其中考研失利的目前集体涌入就业市场,角逐重压不算小。记者在现场注意到,比起年前的校招和社会招聘,昨日的现场明显愈加热门,一改过去“单位干着急学生只观望”的状况,大多数学生在面试时看上去更积极主动。
担忧没“饭碗”就业超热情
岛城一所高校的老师告诉记者,每年到了春天招聘季,总会有大量成绩优秀、综合素质较高的考研失利一族进入就业市场,但从这几年的状况来看,不少企业总是在上年度的秋冬季节就结束了招聘,这部分考研失利者面临无职位可选的尴尬境地。 “以大家学校为例,去年秋季一开学,不少建筑行业就校招结束了,目前这类学生再找工作,机会比去年会少一些。 ”
在昨日的采访现场,记者也注意到了这部分考研失利者的焦灼。在高新区两家机器人制作企业前,前来面试的大学生排起了长龙,一名来自青科大的男孩说,自己目前对工作根本没需要,“只须肯要我,专业对口,薪资低点没什么,主要还是看将来进步。 ”来自海大的肖明明则表示,本科毕业时自己就是由于担忧就业难,选择了读研,目前读完研出来进入就业市场,反而感觉自己比本科生心里更没底,“专业越学越深,能选择的工作也愈加窄,学了7年多,也不舍得扔掉本专业,反而到处受限制。 ”
600个职位达成初步意向
记者从高新区管委获悉,昨日的招聘会汇集了中科院光电院青岛分院、青岛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青岛华仁太医药业公司、中船重工轨道交通装备公司等70余家企事业单位,提供了软件工程师、生物制药研发工程师、电气工程师、行政主管、一线技术工人等近千个职位。
在面向社会吸引人才的同时,这次招聘会还依据企业需要的专业,有针对性地联系了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青岛农业大学、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等10余所院校,最后有600多个职位达成初步就业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