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教育  家庭  学习  教育资讯  幼教  家庭教育  初中  高中  小学  家庭教育帮 

调查称67.6%学生曾因室友间矛盾想调寝室

   日期:2024-08-10     来源:www.tsz6.com    浏览:443    
文章简介:日前,寒假结束。随着着学生返校潮的到来,室友间的矛盾第三成为热议话题。

日前,寒假结束。随着着学生返校潮的到来,室友间的矛盾第三成为热议话题。一些高校为调和寝室矛盾,采取了按生活习惯划分寝室的做法。

上周,中国年轻人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1355名大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70.5%的受访学生曾为寝室矛盾而感到烦恼,67.6%的受访学生曾想调换寝室。致使寝室矛盾的主因是:生活习惯不同、室友间缺少交流、性格不合。

受访者中,专科生占15.9%,本科生占75.4%,研究生占8.8%。男女比率分别为55.3%和44.7%。

70.5%受访学生曾为寝室矛盾感到烦恼

调查显示,13.4%的受访学生对现在所在寝室环境很认可,62.1%的受访学生基本认可,20.3%的受访学生感觉一般,4.2%的受访学生不认可所在寝室环境。

在北京一所师范类院校念书的张莹,因作息时间与室友不同而备受困扰。“我喜欢早睡早起,几位室友常常晚睡晚起,而且不太顾及我的感受,致使我的睡眠水平非常差”。说到与室友间的摩擦,张莹表示很不喜欢目前的寝室环境。

调查中,70.5%的受访学生曾为寝室矛盾感到烦恼,其中7.6%的受访学生很烦恼。20.6%的受访学生不太烦恼,7.7%的受访学生觉得寝室环境很和谐。

在吉林大学[念书的李同媛说:“大家宿舍4个人,3个是北方的,1个来自南方。北方的同学能玩在一块,南方那位同学不太融入大家的圈子。时间久了,大伙对南方来的同学有的疏远,把她当作‘外人’,寝室环境比较压抑。”

调查显示,学习休息受打扰、个生活活习惯不同、与室友缺少一同话题,成为受访学生在寝室日常的主要烦恼。

其他烦恼还有:感觉自己被孤立、隐私不受保护、利益纷争等。

“目前有的同学由于一点小事就产生摩擦,甚至大打出手,我感觉不必如此。宁可吃点亏、受点委屈,也不要让我们的身边环境那样糟糕。”北京理工大学大二学生张裕民表达了他的怎么看。

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与服务中心副主任胡志峰觉得,寝室矛盾产生是什么原因与学生成长经验有关。独生子女平常在家比较受宠,不少都以自我为中心,来到大学,过上了集体生活后,难免会起摩擦。“任何一次新环境的适应都会随着着摩擦与冲突,成长就是不断调试自己进入新环境的过程”。

调查显示,60.2%的受访学生觉得生活习惯不同是致使寝室矛盾的主因。其他缘由还有:室友间缺少交流、性格不合、角逐关系明显、家庭背景不同等。

38.0%受访学生建议按生活习惯划分寝室

当面临寝室矛盾时,受访学生会采取什么做法?调查中,46.3%的受访学生会直接与室友交流,43.5%的受访学生选择从自己改变做起,36.2%的受访学生寻求中间人调和,16.5%的受访学生曾向别人抱怨室友,15.7%的受访学生对室友不理不睬,7.4%的受访学生任由矛盾进步,6.4%的受访学生试图申请调换宿舍。

面对与室友的格格不入,张莹过去想过调换寝室。“不过只有我自己的生活习惯和其他人不同,假如我提出来,会干扰大伙的关系,就先忍着吧”。

调查显示,67.6%的受访学生曾因寝室矛盾而想调换寝室,其中22.4%的受访学生已经付诸实践。32.4%的受访学生觉得换寝室并非解决矛盾的有效方法。

面对大学生在寝室日常产生的摩擦,胡志峰建议,新生刚入学时可打造“宿舍契约”,对一些易引起宿舍矛盾的问题,有一个内部的共识和约定,在冲突发生之前做好防范。另外,当出现寝室矛盾时,学生也要学习怎么样交流。“交流是需要学习和领会的生活艺术。心理素质好的学生会深思,调整我们的不当之处。心理素质稍差的学生会在这个过程当中碰壁,加之其他方面的不适,甚至会对自我价值产生怀疑。这个时候再产生一些冲突,假如处置不当,就会有矛盾爆发的可能”。

对于这部分学生,胡志峰表示可对其进行适合的心理干涉。“必要时求助是强者的行为。学生可以选择找中间人、辅导员等进行协调,做一些交流与人际方面的建设性工作”。

研究生杜镇华期望,寝室可以根据生活习惯和兴趣喜好来划分。“有一同的兴趣和话题,脾气秉性又相投,大伙很容易合得来”。

应该怎么样划分寝室?38.0%的受访学生最佳选择按生活习惯划分,35.9%的受访学生选择按专业划分。下面依次是:按年级划分、按兴趣喜好划分、按学习成绩划分、按地域划分、按出过生日期划分。还有8.2%的受访学生选择随机分配。

对于一些大学生建议的按生活习惯等标准划分寝室,胡志峰表示,这类划分都是在加大学生间的一同性,是一种尝试。但如此也少了同学间由于独特质而相互学习的机会。“现在多数学校还是根据专业划分寝室,这也是增加一同性的做法。其实同学们的个性具备多样性、差异性,假如能取长补短,可以促进大伙互相学习,一同成长”。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