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结婚就会生子。如何抚育孩子才算得法?这方面我可算是个专家了。我当了近20年的爸爸,不断探索和积累了一些经验。我愿忠告天下爸爸妈妈在抚养孩子过程中不要走入下面六个误 区。
误区1 孩子每件事优先。
除非是生的头两年,孩子无需不断地注意和关照。过多的关照会使他在摆脱婴儿期形成的自我中心感时非常困难,实质是在风险孩子。犹如给孩子吃不加限制的食物。孩子需要吃,但你给他买得太多,他会零食成癖。
误区2 爸爸妈妈把我们的婚姻关系应摆在家庭的中心地位。
一个美国爸爸指出爸爸妈妈把我们的婚姻关系应摆在家庭中心地位。这能够帮助去除孩子的自私。家庭并无绝对民主,做出决定的最好是长者。
孩子想要的所有,满足25%就能了。不要使他们毫无挫折感地有求必应。干家务会使他们具备收获感。爸爸妈妈不要担忧邻居孩子有新式玩具自己孩子没,会损害他们的自尊。孩子在拥有学习和阅读能力的小学三年级前,少让他们看电视。
误区3不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
小家伙3岁时,已有了参与家庭的愿望,可让他整理我们的小床,4-5岁可以整理他的起居室。3岁时可以操作吸器打扫房间。4岁时天天花45分钟时间做家务,星期六这个时间还可延续2小时。到了十八岁,孩子就知道了如何处置家务,洗衣熨贴,炒菜做饭,打扫浴室,清理草坪。这类练习不只对孩子走向成年有帮助,也可使孩子们对爸爸妈妈为保持家庭生计所付出的巨大努力由衷地感激。
在大家这一代人身上,已把一条培养孩子的要紧原则忽略了,即:孩子也应成为家庭有贡献的成员。抚养孩子们最后目的是帮助他们走出大家的生活圈,自己走向成功。干家务会使他们具备收获感,增强他们丰富的能力。
误区4 挫折和拒绝对孩子有害。
因为相信挫折会引起孩子们的紧张感而减少他们的自信,于是爸爸妈妈们竭力"保护"孩子免受种种挫折。和挫折斗争可使孩子们化逆境挑战,面对困难坚韧不拔。
请按期给孩子服一剂维生素--"NO"。
大家已让孩子习惯于不劳而获。他们丰富的礼品并非通过艰苦劳动或作出某种牺牲得到的,而是吵闹,或作出孩子式小动作,或爸爸妈妈完全无条件地赐予得到的。这实质是在教育 他们不经挫折,舍弃努力,以天子骄子自居,傲视所有。但走向社会后迎接他们的尽是鲜花和礼品吗?
所以,还是常给孩子真的需要的维生素"NO"吧!他们所想要的所有,能满足25%就能了。不要使他们毫无挫折感地有求必应,都是在害他们。
误区5 孩子玩具越多越好。
事实并不是这样。孩子们常常为过多玩具抱怨"烦死 了!"应该有选地为孩子买一些能激起他们想象和创造力的玩具就能了,如玩水泥、彩色铅笔等,而时下一些昂贵的电子游戏机却常常抑制了孩子的想象力。
一些爸爸妈妈担忧邻居孩子有了新玩具自己孩子没,会损害他们的自尊。应当了解,自尊并非凭玩具多少来决定,而是靠富有创造,收获感的玩具游戏培养的。不利于孩子创造力的玩具宁愿坚决不要。
误区6 孩子没多看电视。
据我不完全统计,多数爸爸妈妈对自己孩子看电视时间至少低估了50%。2-5岁的儿童,每周要看28个小时,或者说1456小时/年。沉溺于电视会抑制孩子主动性、能动性、好奇心、想象力、理性考虑和注意力。
大量证据表明作为"电视一代"的孩子们已失去不少发现和进步天性的机会,比其父辈缺少竞争优势。看看大家的孩子在校测验时糟糕的成绩和低劣的文字水平就可见一斑。
我觉得,至少在孩子们拥有学习和阅读能力的小学三年级前,少让他看电视。在此之后,可收视一些体育运动或教育方面的节目,但一周收视时间以低于5小时为宜。